|
活性硅酸阴离子絮凝剂研制发表时间:2025-04-23 23:07 活性硅酸阴离子絮凝剂研制 一、研制背景与目标 活性硅酸(Silicic Acid,H₄SiO₄)作为一种阴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,具有分子链长、比表面积大、电荷密度高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、工业废水处理及污泥脱水等领域。本方案旨在通过优化制备工艺,提升活性硅酸絮凝剂的稳定性、絮凝效率及适用范围,解决传统硅酸絮凝剂易凝胶化、储存期短等问题。 二、原材料选择 硅源:硅酸钠(Na₂SiO₃)或水玻璃(模数2.0~3.4)。 酸化剂:硫酸(H₂SO₄)、盐酸(HCl)或二氧化碳(CO₂)。 助剂:聚丙烯酰胺(PAM)、铝盐(如硫酸铝)或铁盐(如硫酸铁),用于复合改性。 去离子水:用于溶解和稀释。 三、制备工艺 1.活性硅酸溶液制备 步骤1:将硅酸钠溶液稀释至SiO₂浓度为2%~4%(w/v)。 步骤2:在搅拌条件下,缓慢滴加酸化剂至pH=5~7,控制酸化速度为0.5~1.0 mL/min,避免局部过酸。 步骤3:室温熟化2~4小时,形成聚合硅酸溶液。 2.复合改性(可选) 铝硅复合:将硫酸铝溶液按SiO₂:Al³⁺=1:0.5~1:2的摩尔比加入活性硅酸溶液,调节pH至6~8,反应1~2小时。 铁硅复合:采用硫酸铁,按SiO₂:Fe³⁺=1:0.3~1:1的摩尔比复合。 有机改性:加入0.1%~0.5%的聚丙烯酰胺(PAM),提高絮体强度。 3.稳定化处理 低温储存:将制备好的溶液置于4℃冷藏,可延长储存期至30天以上。 添加稳定剂:加入0.1%~0.3%的羟基乙叉二膦酸(HEDP)或乙二醇四乙酸(EGTA),抑制硅酸凝胶化。 四、性能优化 分子量调控:通过调节硅酸钠浓度、酸化速度及熟化时间,控制聚合硅酸的分子量(目标范围:10⁴~10⁶Da)。 电荷密度优化:复合改性可引入Al³⁺、Fe³⁺等阳离子,增强电中和能力。 抗干扰性:添加表面活性剂(如十二烷基硫酸钠),减少水中Ca²⁺、Mg²⁺等阳离子的干扰。 五、应用测试 絮凝实验: 取模拟废水(浊度50~500 NTU),投加絮凝剂(0.1~10 mg/L),快速搅拌1分钟,慢速搅拌10分钟,静置30分钟,测定上清液浊度。 对比活性硅酸与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的絮凝效果。 Zeta电位测定: 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絮凝前后颗粒的Zeta电位,验证电中和作用。 扫描电镜(SEM)分析: 观察絮体结构,评估絮体密实度和粒径分布。 六、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pH值6.0~8.0 SiO₂含量2%~5%(w/v) 储存稳定性30天不凝胶 絮凝效率浊度去除率≥90% 适用pH范围5~10 七、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:酸化过程需在通风橱中进行,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。 设备要求:搅拌速度控制在100~300 rpm,避免剧烈搅拌导致机械降解。 废液处理:未反应的硅酸钠溶液需中和至pH=7~9后排放。 八、创新点 低温熟化技术:通过控制熟化温度(≤25℃),延缓硅酸凝胶化。 复合改性策略:结合铝、铁盐及有机高分子,提升絮凝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。 绿色稳定剂:采用环保型螯合剂替代传统重金属稳定剂。 九、应用前景 饮用水处理:替代部分有机絮凝剂,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。 工业废水:处理含油废水、印染废水及重金属废水。 污泥脱水:与阳离子絮凝剂联用,提高脱水效率。 通过上述方案,可制备出高效、稳定的活性硅酸阴离子絮凝剂,满足不同水质处理需求,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。 上一篇活性硅酸阴离子絮凝剂
下一篇阴离子絮凝剂用于什么检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