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聚合氯化铝的作用原理发表时间:2025-04-17 17:15 聚合氯化铝的作用原理 聚合氯化铝(Polyaluminium Chloride,简称PAC)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。其作用原理基于电中和、吸附架桥、网捕卷扫等综合效应,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悬浮物和胶体的去除: 1.电中和作用 原理: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通常带有负电荷,PAC溶解后水解生成带正电荷的铝离子(Al³⁺)及多核羟基络合物(如Al₁₃O₄(OH)₂₄⁷⁺)。 过程:正电荷的铝离子与带负电的胶体粒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,中和胶体表面的电荷,降低ζ电位,破坏胶体的稳定性,使其脱稳并聚集成微小絮体。 2.吸附架桥作用 原理:PAC分子链长且具有高电荷密度,可通过范德华力、氢键等作用力吸附多个胶体颗粒。 过程:脱稳后的胶体颗粒被PAC分子链连接,形成更大的絮体,促进颗粒间的聚集和沉降。 3.网捕卷扫作用 原理:PAC水解产物(如氢氧化铝Al(OH)₃)形成高聚合度的矾花,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。 过程:这些矾花在沉降过程中像网一样捕获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性杂质,形成更大的絮团,加速沉降。 4.化学反应与沉淀 水解过程:PAC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,生成一系列羟基铝络合物: 沉淀形成:随着pH值升高,水解产物逐渐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: 这些沉淀物吸附并包裹污染物,最终通过沉淀或过滤去除。 5.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 pH值:最佳pH范围通常为6.5-8.5,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水解产物形态和混凝效果。 水温:低温下水解速度减慢,可适当增加PAC投加量或延长反应时间。 搅拌强度:初期快速搅拌促进胶体脱稳,后期慢速搅拌利于絮体长大。 杂质成分:高浓度有机物、悬浮物或共存离子可能干扰混凝效果。 6.应用领域 饮用水处理:去除浊度、色度、藻类及部分重金属。 工业废水处理:处理造纸废水、印染废水、含油废水等。 污泥脱水:改善污泥的过滤性能,降低含水率。 7.优势 适应性强:对原水水质波动有较好的适应性。 用量少:相比传统铝盐(如硫酸铝),PAC用量更少,成本更低。 pH适用范围广:在较宽的pH范围内均可有效混凝。 8.注意事项 过量投加:可能导致水中残留铝离子超标,需严格控制投加量。 储存条件:应避免与强酸、强碱及易燃物混存,防止受潮结块。 总结:聚合氯化铝通过电中和、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等多重作用,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和部分溶解性杂质,是水处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药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