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聚合氯化铝混凝过程发表时间:2024-10-10 15:11 聚合氯化铝混凝过程 聚合氯化铝(PAC)的混凝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水处理步骤,旨在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等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,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。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 一、凝聚阶段 定义:药液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,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。 特点: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,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。 实验条件:在烧杯实验中,通常宜以250300转/分的速度快速搅拌1030秒,一般不超过2分钟。 目的:使PAC迅速扩散到水中,与胶体颗粒接触并产生初步凝聚。 二、絮凝阶段 定义: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。 特点: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(10~15分钟),以便矾花能够充分成长和碰撞结合。 实验条件:在烧杯实验中,先以150转/分搅拌约6分钟,再以60转/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。 目的:通过缓慢搅拌使微细矾花相互碰撞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,提高沉淀效率。 三、沉降阶段 定义: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。 特点:要求水流缓慢,以便絮凝体能够充分沉降。 实验条件:在烧杯实验中,宜以20~30转/分慢搅5分钟,再静沉10分钟,然后测量余浊。 设备:为提高效率,一般采用斜管(板式)沉降池或采用气浮法分离絮凝物。 目的:使粗大矾花沉积于池底,上层水成为澄清水。同时,粒径小、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,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合成大颗粒。 四、强化过滤阶段 目的:通过合理选用滤层结构和助滤剂,提高滤池的去除率,进一步净化水质。 聚合氯化铝的混凝过程是一个多阶段、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。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控制,可以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并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水质特点、处理要求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,选择合适的混凝剂种类、用量以及混凝条件。 上一篇聚合氯化铝的标准
下一篇聚合氯化铝含量有多少种
|